
十二连城乡东与大路新区、大路镇毗邻,南与布尔陶亥苏木接壤,西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相连,北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、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隔黄河相望。总面积695.85平方千米。近80%的面积划入准旗优化发展区,占全旗优化发展区的60%。境内现有耕地21万亩,土壤肥沃、水源充足、林草富集,拥有十二连城遗址等人文资源,发展现代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2005年原蓿亥树湾乡、十二连城乡合并为柴达木镇,后复改为十二连城乡。现辖柴登村、脑包湾村、天顺圪梁村、巨合滩村、二道拐村、卅顷地村、兴胜店村、董三尧村、五家尧村、杨子华村、康布尔村、西柴登村、广太昌村、蛮汉壕村、东不拉村、西不拉村、蓿亥图村、召梁村等18个行政村,152个生产合作社,总人口23413人、9246户。镇政府驻原十二连城乡驻地柴登村。
在准格尔旗最北部、黄河中游和上游分界点的南岸台地上,滚滚黄河即将调头南转之段的十二连城乡,遗存着一座古城旧迹,古城的名字就叫十二连城。在山西人出口外也就是走西口时期,人们发现这些逶迤十余里的古城堡,正好十二座便取名十二连城。2006年5月十二连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目前十二连城古城已被沙尘掩埋倾颓,只留下一些残墙断壁。现在有一段最明显的城墙,城墙脚下是农田和农舍。南面的城墙十分完整,而且高大,爬上去,整片遗址尽收眼底,轮廓大致分明。从依稀可辩的轮廓之中,仍可想象出,当年这座城堡的不凡气势。十二连城与山西省潼关镇的十二连城、天水秦州南礼县的十二连城都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,是历史上确有的真真实实的人工夯筑的古城堡。与此相映的还有城西侧的秦长城。
民间传说,此城为北宋时期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,但据《元和郡县》记载,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,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,即公元583年,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,可北凭黄河天险,控蒙古草原,南临中原大地,进退两易。

十二连城乡位于准旗北部,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,年均气温7.3℃,无霜期150—180天,日照时数3119小时,≥10℃的有效积温3350℃,年平均降水量350mm。
十二连城乡湛蓝清澈,四周视野辽阔、旷野平川,而且越是往北走,景色是越丰富。十二连城脚下的黄河是准格尔旗与北面托克托县的天然界限,今年雨水充足,水势浩大。站在黄河南岸北望,原野平旷如毯,一直铺展到远处的阴山脚下。这里的十二连城现在除了这座古迹,更是个地势平坦、水源充足、土壤肥沃、林草富集的地方,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素有准格尔旗的“鱼米之乡”的美称,现在又有“赛江南”的赞誉。
2006年十二连城古城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遗址上所立石碑,上刻一段二百余字短文,为十二连城做了官方描述:
隋唐胜州榆林城俗称十二连城。于开皇七年(公元587年)修筑,是在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废址上重建的。北方各民族经济、文化交往频繁,胜州成为通往山后草原的交通枢纽。辽代建国初,于黄河东岸另建东胜州,此城遂废。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,增置左、右东胜卫,右卫在黄河西岸,旧址应在这里。现存五个相连的城圈,靠东边是汉城残留部分,西北角是的卫城,主要部分是唐代城址。城外是汉至唐代的墓葬区,历年出土不少珍贵文物。
这座古城整体呈长方形,夯筑的城墙,周长4387米。城内偏东部,又筑一条南北贯通的城墙,将整座城分为东西两部分。研究者称,西城为市肆坊区,东城则分布官署和寺庙。传说中被十二位寡妇击败的西夏,并非与此城毫无关系,西夏确曾占据此处,并沿用隋唐胜州城址,几乎没做大的改动。到了明代,修筑东胜右卫时,则选址于隋唐胜州城的西北角,此城面积较小,周长不过1390米,而中间又筑南北向的城墙一道,分东胜右卫为东西两部。整个遗址区内最古老的部分——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垣,恰在东胜右卫正南,面积似乎更为狭小。
十二连城的鼎盛期在隋唐时代,尤其是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,隋炀帝即位后首次北巡即驾临十二连城,可谓十二连城历史上最风光的时刻。杨广此次北巡,历时150天,其中在榆林郡就待了54天。此年,刚刚将州一级全都改为郡,而榆林郡的治所即在十二连城。
十二连城乡政府所在地柴登距准旗政府70公里,交通便利。沿黄一级公路X618、兴巴高速S24东西向横贯全乡,S24东侧的出口为壕圪卜/托克托出口,与壕托公路连接。西侧的出口为五家尧,连接县道X618。
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
Shierliancheng Township, Jungar Banner, Ordos City,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, China
电话区号 0477
邮政区码 010413
车牌代码 蒙K
著名景区 十二连城古城遗址
美丽的十二连城乡欢迎您,草原旅游欢迎您!
编辑:草原旅游 http://cyly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