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内蒙古,有7570公里的长城,包括战国长城、秦代长城、汉代长城、金界壕、明长城和北魏长城等,其中以赵长城最为古老。战国赵北古长城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,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赵长城分为南北二段,南长城的修建早于北长城,为赵肃侯所建。该长城由漳水、滏水的堤防连接而成,大体从今武安西南起,向东南延伸至今磁县西南,折而东北行,沿漳水到今肥乡西南。北长城为赵武灵王所筑,由今兴和往西,经卓资县、旗下营,沿大青山南麓过呼和浩特市北、包头市的石拐弯矿区、兴胜乡,越昆都仑沟口,断断续续延伸到白彦花镇北面的山脚下的高阙塞。
蜿蜒盘桓于包头阴山南麓的赵北古长城,这段长城对于当时战国北境的战略防御地位十分重要,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,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记载:“赵武灵王变俗,胡服,习骑射,北破林胡、楼烦,筑长城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”“代”,为赵之属地,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宣化境内,赵武灵王于此置郡。
从内蒙古境内的实地考察看,赵长城自兴和西行,经察右前旗、卓资县至呼和浩特北,沿大青山到达包头,再越昆都仑河绕乌拉山进入后套平原,然后趋于狼山之中。其遗迹断断续续,时而以山陵为屏障,时而又穿入深山峡谷之中,逶迤曲折,甚为壮观。
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和《赵世家》上记载,在赵武灵王二十年(前 306年)打败了林胡、楼烦,二十六年开发了燕、代、云中、九原这些地方,并修筑长城,东起于代(今河北张家口境内),经云中、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市境内),西北折入阴山,至高阙(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),长约1300里。
现在这一段赵长城的遗址还隐续于大青山、乌拉山、狼山之间。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,曾利用了这一段赵长城的部分作为基础。
达拉特旗段赵长城遗址位于王爱召镇新民堡村。东自哈什拉川,紧挨新民堡旧城址南,西至门肯梁。

另外由大庙村(固阳县境内,包头市东河区北5公里)起,东向边墙壕村,西向昆都仑区的哈叶脑包的哈德门沟口古迹,包头至石拐公路10公里处,大约45公里。
包头市以西,赵长城遗迹仍断断续续绵延于乌拉山、狼山之间。乌拉山南麓,可见到一条时隐时现的带状石垣,这便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修筑的长城遗址。它沿乌拉山南缘延伸42公里到乌拉特前旗蓿亥乡消失。
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,世界古迹基金会把长城列为100个最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。赵古长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遗址,包头石拐区是赵北古长城遗存保持完好的地区,也是赵武灵王‘胡服骑射’改革的发源之地。中国的长城,内蒙古最长;内蒙古长城,包头最全;包头长城,石拐最完整。
还有一段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修筑的长城,经包头市固阳县进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小余太乡东北,沿查斯太山向西入乌不浪口,经色尔腾山北麓再过狼山口,从狼山北麓西北伸入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西消失,在巴盟境内长达240公里。
位于呼和浩特北面大青山脚下的一段赵长城较为清晰。这段长城大部分用泥土夯筑,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用石块垒砌。另外,呼市西北的乌素图召后面一段遗迹残高3米,虽不是保存最好的,但因其交通方便,游人在参观完召庙后就可登临长城,被人们所熟知。
除南北长城外,赵国还从代郡南起,向西南入今山西省,沿恒山、芦芽山北麓到黄河北岸一线修筑过一段长城。
编辑:草原旅游 http://cylyw.cn